《瓶中美人》又名《篇篇情意劫》、《希爾維亞》,是由美國導演克莉斯汀傑費斯執導的一部傳記影片,上映於2003年。該片根據美國女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的長篇小說《鐘形罩》,及其愛人——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的《生日信札》改編而成。
《瓶中美人》真實再現了西爾維亞·普拉斯同泰德·休斯的情感經歷,同時講述了普拉斯與痛苦及死亡相伴的短暫一生,作品通過對西爾維亞自我迷失與回歸過程中的絕望與煎熬的記錄與表現,為我們展開了一系列關於生命、愛情以及死亡的議題:西爾維亞的生之嚮往西爾維亞·普拉斯1932年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她的父親是一位生物學教授,為移居美國的德國人,他喜歡支配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因此,西爾維亞幾乎是在父權專治下成長起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西爾維亞心理落了一定陰影,也表現得比同齡人更為成熟,甚至可以說早熟。然而,9歲那年,父親的去世,依舊令西爾維亞深感憂鬱痛苦,她的詩人氣質也幾乎是在同時期開始成形,而她的詩作也一直圍繞死亡這個議題,反覆頌吟。
童年的經歷及過早呈現的詩歌才華,使得西爾維亞成了一個專註、敏銳、情感波動激烈,又糾結矛盾的複合體,當然也可能是她自身的這種特質成就了她的詩歌與成熟,但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種極為痛苦的體驗,以至於西爾維亞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因為精神方面出現問題,而試圖自殺,最終多次未遂。
關於死亡,西爾維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死亡是一門藝術!但是她真的嚮往這門藝術嗎?不!她更嚮往的是生之藝術!因為在其去世三周前出版的小說《鐘形罩》中,還在為生命樹寫讚歌。
在《鐘形罩》中,西爾維亞塑造了這樣一個主人公:
19歲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經歷了充當某知名雜誌社的客座編輯、參加寫作班被拒、自殺未遂、接受心理治療、重樹自信期待返回社會,展開新生活。
《鐘形罩》從『榜樣缺失』的角度出發,結合當時美國社會現實情況,對於女性長期存在於男性社會壓抑下所產生的孤獨絕望發出了強烈控訴,同時以主角埃斯塔重樹信心的結局鼓勵著很多深受壓抑的女性。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西爾維亞雖然一直在頌吟死亡,也曾數度嘗試自殺,但是對於生活、生命,以及活下去這些事情,她是深存嚮往的,只是在這一場生死決鬥里,她輸給了愛情,輸給了婚姻,輸給了愛人的背叛及瑣碎無盡的生活,但總之是,她輸給了自己。西爾維亞的愛情墳墓影片《瓶中美人》對於西爾維亞同休斯的情感經歷做了再度還原與重現,導演傑弗斯在創作《瓶中美人》的過程中稱,自己之所以接拍這樣一部影片,重點在於對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感興趣,也非常想表現兩股強大的創造力是如何匯聚在一起,他們又是如何傷害彼此?
故事開始於1955年,西爾維亞在劍橋求學期間的一次舞會上,她與詩人特德·休斯一見鍾情,兩人因為同樣有著詩歌創作的熱情,又互相心儀對方,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前期婚姻的幸福體驗並不能完全安撫到西爾維亞,當丈夫成為詩壇巨星,而自己的詩集總是表現平平時,她內心開始困惑,在丈夫的陰影下迷失。
然而,她的詩人丈夫卻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相反他的成功為他吸引來無數年輕女人的崇拜,一個個主動地投懷送抱,休斯迷失在這種另一版本的價值認可中,而西爾維亞也同時迷失於愛情牢固度的困惑,她想挽回殘局,卻總遭遇失敗。
最終,丈夫休斯同阿西婭的戀情曝光,西爾維亞被徹底摧毀,她毅然決然帶著兩個孩子移居倫敦,這份來現情感的刺激激活了西爾維亞的詩歌創作,『每件雞毛蒜皮的事都能觸發詩興,如手指割破、發熱、擦破皮肉。死氣沉沉的家庭生活和想像力完全融合在一起』。
但與此同時,來自生活的瑣碎與重壓卻令她力不從心,西爾維亞發現她其實根本不能同時勝任詩人與母親這樣的雙重角色,在經歷了1962年的冬天,英國當初150年間最寒冷的那個冬天,幾乎四處都結了寒冰,而電工罷工,家裡的電暖爐都不能取暖的那個冬天,西爾維亞徹底崩潰。
1963年2月11日清晨6點左右,西爾維亞在孩子的房間放了黃油、麵包和兩杯牛奶,將廚房的門窗用毛巾塞嚴,然後打開所有的爐灶開關。影片中還原這個場面時,西爾維亞道出了那句極富詩意的經典台詞:死去,是一種藝術,和其他事情一樣,我尤其擅長!
對於這樣的結局,有人在探討西爾維亞的懦弱,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考慮,聯想她幼年極不健康的情緒,她又似乎是勇敢的,畢竟,頑抗了那麼多年!但不管怎麼說,西爾維亞的離世,令很多人將矛頭直指泰德·休斯,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是休斯對於情感的背叛,最終導致了西爾維亞與死亡的和解,公眾的判定令休斯完全成了一個負面角色,但是他真的愛西爾維亞嗎?他愛著的!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悲哀愛情可以激活一切,包括詩歌。西爾維亞在結識休斯並匆匆墜入愛河後,她的自豪、幸福以及驕傲成就了她輕快雀躍的詩行,但是在意識到休斯似乎另有所鍾時,西爾維亞被自己的敏感以及狂躁徹底淹沒了,她和休斯之間開始無何止的爭吵,甚至兩度撕毀了他的詩稿以及書藉。
而更為瘋狂的是,西爾維亞在遭受感情打擊的時候,甚至有意駕車去撞擊其它車輛,導致車禍發生,但有幸並未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西爾維亞的一系列表現,可以理解為她作為詩人的敏感激烈,但這一切對於休斯來說,卻是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聰明的西爾維亞以最愚笨的方式將休斯推離了自己的生活。
若說感情的裂痕是導致西爾維亞最致步向死亡的重要緣由,這裂痕上也有西爾維亞自己割過去的一刀,休斯並不完全是百分百的罪魁禍首!若要怨,只能說他是壓死駱駝的諸多稻草中的一根。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實在遇見休斯之前,及兩人情感出現問題之後,西爾維亞大多時間其實都是掙扎于敏感抑鬱的黑影之中的,這一點,從她幼年詩歌中對一死亡的無數頌吟及大學時期的多次自殺都可以找到痕迹。
而與休斯分居之後,感情的失敗雖然刺激了她前所未有的詩歌創作,但這樣的成就卻並沒有帶給她多少喜悅,原因之一自然在於感情的創傷,其二則在於獨子照看兩個孩子的勞累和壓抑。因此,我們只能說死亡是她從未擺脫的陰影,她的自殺,是以生命為她對死亡的迷戀寫下的註腳。
西爾維亞的離世,讓休斯開始陷於無盡的痛苦及內疚的折磨,面對外界的質疑,他選擇以沉默去面對一切,但是每年普拉斯生日,休斯卻總要寫幾首詩繼續著和她的交流,這些詩作在1997年休斯得知自己患上絕症後,以《生日信札》之名得以面世,休斯以此來記錄亡妻的形象,追憶他們的深情往事。休斯在書中這樣說道:
我不時地寫一兩首這樣的詩作,斷斷續續,長達二十多年,沒有想到發表。我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最簡單、心理上天真而赤裸的語言。我與她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可以說是直接的,無拘無束的,無自我意識的。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確找到了那種最親近的波長。
不僅如此,在西爾維亞去世後,休斯還將她的遺稿分別整理、逐步發表,使得西爾維亞成為1982年的普利策獎獲獎人,同時也成為了舉世矚目的詩人,但這一切,對於沉沉睡去的西爾維亞來說,卻似乎毫無意義!
然而,休斯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塵世對他的所有質疑拷問,也從側面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解釋:對於西爾維亞,他一直是愛著的,只是她的敏感、多疑、狂躁、尖銳成了阻隔他們的河堤,而這一切卻又是成就西爾維亞詩歌的精靈,孰是孰非,估計誰也做不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斷。
《瓶中美人》被一部分觀眾片面地認為是一部關於西爾維亞苦難的成長史,但其實影片的重點聚集還是在她與休斯的情感關係上,從而把婚姻對愛情的侵蝕之類的思考留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導演傑弗斯深入西爾維亞的人生,真實再現詩人的特質,而對於西爾維亞也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畢竟關於婚姻愛情的思考從來都是多角度多層面的,但相信每一個觀眾都能從影片中解讀出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
《瓶中美人》: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的心靈決鬥
《瓶中美人》又名《篇篇情意劫》、《希爾維亞》,是由美國導演克莉斯汀傑費斯執導的一部傳記影片,上映於2003年。該片根據美國女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的長篇小說《鐘形罩》,及其愛人——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的《生日信札》改編而成。
《瓶中美人》真實再現了西爾維亞·普拉斯同泰德·休斯的情感經歷,同時講述了普拉斯與痛苦及死亡相伴的短暫一生,作品通過對西爾維亞自我迷失與回歸過程中的絕望與煎熬的記錄與表現,為我們展開了一系列關於生命、愛情以及死亡的議題:
西爾維亞的生之嚮往
西爾維亞·普拉斯1932年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她的父親是一位生物學教授,為移居美國的德國人,他喜歡支配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因此,西爾維亞幾乎是在父權專治下成長起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西爾維亞心理落了一定陰影,也表現得比同齡人更為成熟,甚至可以說早熟。然而,9歲那年,父親的去世,依舊令西爾維亞深感憂鬱痛苦,她的詩人氣質也幾乎是在同時期開始成形,而她的詩作也一直圍繞死亡這個議題,反覆頌吟。
童年的經歷及過早呈現的詩歌才華,使得西爾維亞成了一個專註、敏銳、情感波動激烈,又糾結矛盾的複合體,當然也可能是她自身的這種特質成就了她的詩歌與成熟,但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種極為痛苦的體驗,以至於西爾維亞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因為精神方面出現問題,而試圖自殺,最終多次未遂。
關於死亡,西爾維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死亡是一門藝術!但是她真的嚮往這門藝術嗎?不!她更嚮往的是生之藝術!因為在其去世三周前出版的小說《鐘形罩》中,還在為生命樹寫讚歌。
在《鐘形罩》中,西爾維亞塑造了這樣一個主人公:
19歲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經歷了充當某知名雜誌社的客座編輯、參加寫作班被拒、自殺未遂、接受心理治療、重樹自信期待返回社會,展開新生活。
《鐘形罩》從『榜樣缺失』的角度出發,結合當時美國社會現實情況,對於女性長期存在於男性社會壓抑下所產生的孤獨絕望發出了強烈控訴,同時以主角埃斯塔重樹信心的結局鼓勵著很多深受壓抑的女性。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西爾維亞雖然一直在頌吟死亡,也曾數度嘗試自殺,但是對於生活、生命,以及活下去這些事情,她是深存嚮往的,只是在這一場生死決鬥里,她輸給了愛情,輸給了婚姻,輸給了愛人的背叛及瑣碎無盡的生活,但總之是,她輸給了自己。
西爾維亞的愛情墳墓
影片《瓶中美人》對於西爾維亞同休斯的情感經歷做了再度還原與重現,導演傑弗斯在創作《瓶中美人》的過程中稱,自己之所以接拍這樣一部影片,重點在於對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感興趣,也非常想表現兩股強大的創造力是如何匯聚在一起,他們又是如何傷害彼此?
故事開始於1955年,西爾維亞在劍橋求學期間的一次舞會上,她與詩人特德·休斯一見鍾情,兩人因為同樣有著詩歌創作的熱情,又互相心儀對方,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前期婚姻的幸福體驗並不能完全安撫到西爾維亞,當丈夫成為詩壇巨星,而自己的詩集總是表現平平時,她內心開始困惑,在丈夫的陰影下迷失。
然而,她的詩人丈夫卻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相反他的成功為他吸引來無數年輕女人的崇拜,一個個主動地投懷送抱,休斯迷失在這種另一版本的價值認可中,而西爾維亞也同時迷失於愛情牢固度的困惑,她想挽回殘局,卻總遭遇失敗。
最終,丈夫休斯同阿西婭的戀情曝光,西爾維亞被徹底摧毀,她毅然決然帶著兩個孩子移居倫敦,這份來現情感的刺激激活了西爾維亞的詩歌創作,『每件雞毛蒜皮的事都能觸發詩興,如手指割破、發熱、擦破皮肉。死氣沉沉的家庭生活和想像力完全融合在一起』。
但與此同時,來自生活的瑣碎與重壓卻令她力不從心,西爾維亞發現她其實根本不能同時勝任詩人與母親這樣的雙重角色,在經歷了1962年的冬天,英國當初150年間最寒冷的那個冬天,幾乎四處都結了寒冰,而電工罷工,家裡的電暖爐都不能取暖的那個冬天,西爾維亞徹底崩潰。
1963年2月11日清晨6點左右,西爾維亞在孩子的房間放了黃油、麵包和兩杯牛奶,將廚房的門窗用毛巾塞嚴,然後打開所有的爐灶開關。影片中還原這個場面時,西爾維亞道出了那句極富詩意的經典台詞:死去,是一種藝術,和其他事情一樣,我尤其擅長!
對於這樣的結局,有人在探討西爾維亞的懦弱,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考慮,聯想她幼年極不健康的情緒,她又似乎是勇敢的,畢竟,頑抗了那麼多年!但不管怎麼說,西爾維亞的離世,令很多人將矛頭直指泰德·休斯,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是休斯對於情感的背叛,最終導致了西爾維亞與死亡的和解,公眾的判定令休斯完全成了一個負面角色,但是他真的愛西爾維亞嗎?他愛著的!
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悲哀
愛情可以激活一切,包括詩歌。西爾維亞在結識休斯並匆匆墜入愛河後,她的自豪、幸福以及驕傲成就了她輕快雀躍的詩行,但是在意識到休斯似乎另有所鍾時,西爾維亞被自己的敏感以及狂躁徹底淹沒了,她和休斯之間開始無何止的爭吵,甚至兩度撕毀了他的詩稿以及書藉。
而更為瘋狂的是,西爾維亞在遭受感情打擊的時候,甚至有意駕車去撞擊其它車輛,導致車禍發生,但有幸並未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西爾維亞的一系列表現,可以理解為她作為詩人的敏感激烈,但這一切對於休斯來說,卻是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聰明的西爾維亞以最愚笨的方式將休斯推離了自己的生活。
若說感情的裂痕是導致西爾維亞最致步向死亡的重要緣由,這裂痕上也有西爾維亞自己割過去的一刀,休斯並不完全是百分百的罪魁禍首!若要怨,只能說他是壓死駱駝的諸多稻草中的一根。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實在遇見休斯之前,及兩人情感出現問題之後,西爾維亞大多時間其實都是掙扎于敏感抑鬱的黑影之中的,這一點,從她幼年詩歌中對一死亡的無數頌吟及大學時期的多次自殺都可以找到痕迹。
而與休斯分居之後,感情的失敗雖然刺激了她前所未有的詩歌創作,但這樣的成就卻並沒有帶給她多少喜悅,原因之一自然在於感情的創傷,其二則在於獨子照看兩個孩子的勞累和壓抑。因此,我們只能說死亡是她從未擺脫的陰影,她的自殺,是以生命為她對死亡的迷戀寫下的註腳。
西爾維亞的離世,讓休斯開始陷於無盡的痛苦及內疚的折磨,面對外界的質疑,他選擇以沉默去面對一切,但是每年普拉斯生日,休斯卻總要寫幾首詩繼續著和她的交流,這些詩作在1997年休斯得知自己患上絕症後,以《生日信札》之名得以面世,休斯以此來記錄亡妻的形象,追憶他們的深情往事。休斯在書中這樣說道:
我不時地寫一兩首這樣的詩作,斷斷續續,長達二十多年,沒有想到發表。我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最簡單、心理上天真而赤裸的語言。我與她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可以說是直接的,無拘無束的,無自我意識的。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確找到了那種最親近的波長。
不僅如此,在西爾維亞去世後,休斯還將她的遺稿分別整理、逐步發表,使得西爾維亞成為1982年的普利策獎獲獎人,同時也成為了舉世矚目的詩人,但這一切,對於沉沉睡去的西爾維亞來說,卻似乎毫無意義!
然而,休斯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塵世對他的所有質疑拷問,也從側面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解釋:對於西爾維亞,他一直是愛著的,只是她的敏感、多疑、狂躁、尖銳成了阻隔他們的河堤,而這一切卻又是成就西爾維亞詩歌的精靈,孰是孰非,估計誰也做不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斷。
《瓶中美人》被一部分觀眾片面地認為是一部關於西爾維亞苦難的成長史,但其實影片的重點聚集還是在她與休斯的情感關係上,從而把婚姻對愛情的侵蝕之類的思考留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導演傑弗斯深入西爾維亞的人生,真實再現詩人的特質,而對於西爾維亞也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畢竟關於婚姻愛情的思考從來都是多角度多層面的,但相信每一個觀眾都能從影片中解讀出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